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,新冠抗原检测可居家自测了!
根据最新发布的《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(试行)的通知》,社区居民可自行购买抗原检测试剂进行自测,日前国家药监局已批准相关产品上市。
01
国内首批抗原检测上市
3月12日,国家药监局发布通告,批准南京诺唯赞、北京金沃夫、深圳华大因源、广州万孚生物、北京华科泰生物的新冠抗原产品自测应用申请变更。3月13日,北京万泰生物、北京热景生物、天津博奥赛斯生物、重庆明道捷测生物、北京乐普诊断也获得批准,自此,十款新冠抗原自测产品正式上市。
国内首批抗原检测的上市,可有力满足快速增长的防疫需求,与核酸检测一并承担起疫情防控和疾病筛查任务。
九州通医药集团积极响应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策略,在短时间内,与国内多家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上市的公司取得战略合作,极大的支援国内疫情防控。
同时,九州通旗下幂健康平台携手支付宝,针对新冠抗原检测达成深度合作,为全国广大用户提供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的预约购买服务。
新冠检测试剂盒如何购买?
方法一:线上幂健康平台购买
点击「链接」,手机登录后,方可进入商品详情页,即可购买。都是现货,不用排队。
03
新冠检测试剂盒使用方法
“抗原检测”是直接针对病毒中的特有蛋白质(即抗原)进行检测,能够在急性感染期快速检测出人体内是否含有病毒,提供病毒感染的直接证据。
1、视频讲解
新型冠状病毒(2019-nCoV)抗原检测试剂盒(胶体金法)可用于体外定性检测口咽拭子、鼻咽拭子、鼻拭子样本中新型冠状病毒N抗原。抗原检测试剂依据胶体金免疫层析法,不依赖检测设备,可在15~20分钟内获得检测结果,具有检测时间短、操作便捷、检测效率高等优势。
2、图文讲解
04
新冠抗原测试注意事项
一、哪些人可以进行新冠抗原检测?
《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》明确,三类人可以检测:
1.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,伴有呼吸道、发热等症状且出现症状5天以内的人员。
2.隔离观察人员,包括居家隔离观察、密接和次密接、入境隔离观察、封控区和管控区内的人员。
3.有抗原自我检测需求的社区居民。
二、抗原检测结果能取代核酸结果吗?
不能,核酸检测依然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。
试行方案中的《新冠病毒抗原自测基本要求及流程》强调,抗原检测一般用于急性感染期,即疑似人群出现症状7天之内的样本检测。
疑似人群抗原阳性及阴性结果均应当进行进一步的核酸检测,阳性结果可用于对疑似人群的早期分流和快速管理,但不能作为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。
三、测试有哪些注意事项?
抗原自测共有三大步骤。
第一,抗原自测前准备。
1.洗手。使用流动清水或手部消毒液清洗双手。
2.了解检测流程。仔细阅读抗原自测试剂配套说明书及抗原自测相关注意事项。
3.试剂准备。检查抗原自测试剂是否在保质期内,检查鼻拭子、采样管、检测卡等内容物是否有缺失或破损。如试剂过期或试剂内容物缺失、破损应及时更换检测试剂。
4.确认检测对环境温湿度要求。胶体金试纸条检测一般要求在14℃~30℃常温条件下,避免过冷、过热或过度潮湿环境导致检测结果异常。抗原检测卡拆除包装后置于平坦、清洁处。
第二,样本采集。
1.年龄14岁以上的,可自行进行鼻拭子采样。自检者先用卫生纸擤去鼻涕。小心拆开鼻拭子外包装,避免手部接触拭子头。随后头部微仰,一手拿拭子尾部贴一侧鼻孔进入,沿下鼻道的底部向后缓缓深入1~1.5厘米后贴鼻腔旋转至少4圈(停留时间不少于15秒),随后使用同一拭子对另一鼻腔重复相同操作。
2.年龄2—14岁自检者应由其他成人代为采样。采样时,先用卫生纸擤去鼻涕,随后头部微仰。采样人员小心拆开鼻拭子外包装,手部避免接触拭子头,一手轻扶被采集人员的头部,一手执拭子贴一侧鼻孔进入,沿下鼻道的底部向后缓缓深入1厘米后贴鼻腔旋转至少4圈(停留时间不少于15秒),随后使用同一拭子对另一鼻腔重复相同操作。
四、用完的检测试剂如何处理?
隔离观察人员:检测结果不论阴性还是阳性,所有使用后的采样拭子、采样管、检测卡等装入密封袋由管理人员参照医疗废物或按程序处理。
社区居民:检测结果阴性的,使用后的所有鼻拭子、采样管、检测卡等装入密封袋中后作为一般垃圾处理;检测结果阳性的,在人员转运时一并交由医疗机构按医疗废物处理。
五、检测结果如何处置?
1.抗原检测阳性的,不论是否有呼吸道、发热等症状,居民应当立即向所在社区(村镇)报告,由社区(村镇)联系急救中心按照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人员转运工作指南,将居民转运至设置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,进行核酸检测。
2.抗原检测阴性的,无症状的居民可密切观察,需要时再进行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;有症状的居民,建议尽快前往设置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就诊,进行核酸检测;如不便就诊,则应当居家自我隔离,避免外出活动,连续5天每天进行一次抗原检测。
六、检测结果有何用途?
抗原检测作为补充手段可以用于特定人群的筛查,有利于提高“早发现”能力。对于新冠抗原检测结果是否可以作为出行凭证等问题,目前尚未明确。